设计艺术学院开展“以青春奋进之力护航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暑期“三下乡”活动

发布者:庾添发布时间:2023-08-05浏览次数:890

7月以来,无锡市梁溪区、锡山区、滨湖区所辖的广益新村社区、羊尖社区等16个社区里,活跃着一支志愿服务队,来自设计艺术学院的“一亩心田”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护航实践团,为近300名儿童青少年科普心理健康知识、调研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开展心理健康团辅活动。

这支实践队伍的组建,缘于6月的一次社区调研。来自3344555手机登录“一亩心田”心理育人工作室的学生骨干在调研中了解到,不少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及新业态新就业家庭面临暑期孩子无人照顾的难题。恰逢无锡市“爱心暑托班”困境青少年关爱服务项目正招募大学生志愿者,队员们火速集结,组建了一支12人的团队。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实践团通过开展心理健康系列活动,帮助社区暑托班的孩子树立“身心同健康”意识,并引导家长、社区和社会各界关心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如何编制心理健康状况的调研问卷?心理活动如何开展?社区孩子间的年龄跨度大如何应对?……”虽然队员们在学校接受过较为系统的心理健康知识学习,可轮到自己担当“小老师”时,还真犯了难。“看到这些小朋友我就想起了自己小时候。如果我们能留下,孩子们一定很开心。这条‘自找苦吃’的路,值得走!”队长陈家乐不断鼓励大家。最终,队员们决定迎难而上。为了给孩子们呈现更优质的心理活动,队员们找到心理学专业的林佳燕、刘福莲老师寻求指导。记不清多少个日夜、多少次研讨,他们一起商讨主题、制定方案、准备材料、设计教案、试讲磨课,最终确定了鼓圈、心理画、情绪管理三大类的心理健康主题活动。

心理访谈调研:192个调查样本

在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服务需求调研的过程中,遇到孩子们理解不了的晦涩内容时,就需要队员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孩子表述,以确保访谈的准确性。一个个的问题、一句句的沟通,队员们最终得到192个有效样本。通过分析发现:在教养方式方面,16%的孩子与父亲间的亲子互动少、认为父亲对自己的关心不足,13%的父亲为专制型的教养方式,而这两个比例均显著高于母亲;11%的孩子自觉压力比较大,排名靠前的三大压力源依次是:学习任务重、暑假安排满、娱乐时间少;遇到困难时,父母是孩子们首选的倾诉和求助对象,值得关注的是,有14%的孩子在遭遇困境时不向任何人表达。与此同时,队员们也了解到孩子们对心理知识的了解主要源于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整体满意度为75%。社区工作人员表示本次调研为社区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队员们同时将调查结果反馈给社区家长,引导家长关心呵护孩子心理健康。

心理团辅活动:与300个孩子的“双向奔赴”

在“鼓起勇气,以鼓会友”鼓圈活动中,队员与孩子们围坐成圈,用非洲鼓和小打击乐器即兴创作出一场场独特的音乐盛宴,就连一旁的家长也兴致勃勃地参与其中。他们从一开始的紧张拘束到后来的敞开心扉,演绎的节奏也从最初的杂乱无序到后来的融合协调,每个人都在鼓声和节奏中建立连接、互相聆听、彼此支持,享受着鼓圈带来的奇妙心灵之旅。在“说说心里‘画’”活动中,孩子们“以画说心”,通过绘画打开内心世界的大门,充分表达自我情感、宣泄情绪、释放压力。在“我的情绪小怪兽”课程中,队员们通过破冰游戏的精彩导入,以生动有趣的绘本故事、图片展示和案例分析,教孩子们学会看到情绪、命名情绪、接纳情绪和表达情绪。

1个月时间,16个社区,18场活动,300名中小学生。台下是队员们忙碌的身影,台上是他们勇敢自信的展示,幕后是他们策划演练的艰辛,这群敢于吃苦、善于吃苦、乐于吃苦的大学生,在不断努力、不断试错、不断成长之后,为孩子们带来一场场精彩纷呈的心理活动。活动不仅让孩子们收获了自信和快乐,也让队员们学到了心理调适的方法。洋洋小朋友欣喜地说道:我喜欢来社区参加心理活动,我认识了很多新朋友,缓解了压力,感觉非常轻松愉快,希望下次还有机会参加。”队员夏志豪说:“这是一个双向赋能的过程,给孩子们宣讲心理健康知识,也让我掌握了很多心理健康的科学知识和心理调适的实用方法。”

300个孩子中,令队员们印象最深刻的是小曼和小航(化名)。小曼身患白化病,弱视严重影响了她的生活。活动中,队员们充当她的眼睛,给予耐心解释和悉心指导,努力营造温馨、和谐的氛围,这种恰如其分的包容和支持,让小曼在团队中能够自信、勇敢地去展示自己,令在场每个人为之动容。小航因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无法静坐,活动中他来回踱步,一旁的母亲苦恼又无奈。然而当小航的“画作”被队员们关注,得到认可和赞赏时,他嘴角的那一抹微笑竟让母亲破涕为笑。队员们纷纷表示:“看似是我们在引领小朋友,实则是他们在教会我们。从小朋友们身上,我们学到了尊重、真诚、接纳、支持、鼓励。”

多元化的志愿服务:艺术设计赋能

在心理活动之余,队员们还充分发挥艺术设计的专业优势,带领孩子们开展“探索植物拓染,感受非遗之美”拓染活动。通过互动问答的形式,队员向孩子们介绍了非遗在技艺传承和文化传播中的重要意义。在了解了拓染的原理和步骤后,大家开始挑选花叶、盐水浸泡、摆放定形、敲打成型。“叮叮当当”、“咚咚锵锵”,现场气氛热烈高涨。孩子们拿着自己独一无二的拓染成品,迫不及待地与队员们分享自己的作品。

除了在社区心理服务中奉献青春力量,队员们还为无锡市社会福利中心的孩子创作“锡福园的玫瑰”主题漫画。这是一个由真实事件改编,讲述福利中心接受爱、传播爱的故事。近2个月的设计、绘制和反复修改,终于,队员们在7月底迎来了漫画定稿的日子。82日,实践团成员来到福利中心参加了“青年志愿者赋能夏令营”。活动中队员们分享了“锡福园的玫瑰”漫画册,受到福利中心老师和孩子们的高度评价。通过原创漫画,不仅诠释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内涵,也让艺术设计与志愿服务碰撞出耀眼的火花。此外,队员们还进行了功能受损体验,感受腰背损伤、视力模糊及障碍物设置情景下的行走,并在社工的指导下学习基础陪护技能,以多元化视角学习志愿服务精神内核、提升志愿服务实践能力。

盛夏如火的7月里,设计艺术学院“一亩心田”实践团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殷殷寄语,敢于吃苦、善于吃苦、乐于吃苦,在“自找苦吃”中品味“青春奋进”之甜。他们传递爱、传递志愿服务精神、传递青春正能量,身体上虽辛苦却收获了内心的充盈。这颗青春奉献的种子,深化了“家--社”间的协同联动,提高了青年学子的社区融入度和社会参与度,架起了大学生与未成年人大手牵小手、以青春之力护航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桥梁,助人达己,绽放生命。

(设计艺术学院  撰稿:林佳燕;摄影:团队;审核:苗勇)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